写在公司十周年之际 攀登
转眼,进入公司已四年有余,有幸赶上公司十周年庆这闪亮的日子。想要写些什么,却苦于缺乏灵感,文笔干涩。正巧,遇到同学相约登黄山,整个旅程给了我莫大的感动。写下来,纪念与公司共同走过的美好岁月。
所谓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,黄山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,希望能有机会感受它的绝胜之处。但登山的辛苦又一直让我望而却步。这一次,凭借着一股挑战自我的冲劲,答应了同学的邀约,决定去领略一下黄山的“奇松、怪石、日出、云海”。
坐了一夜的火车,睡眼惺忪的到了黄山城区,这里比我想像的要更繁华、更现代一些。专门走旅游线路的长途车,早已在呐喊迎客,我们颠簸辗转数小时,终于到达黄山脚下。很快,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问题,那就是爬山还是坐索道。一边是看不到尽头的阶梯,一边是大批已坐上索道的游客,着实让我们纠结了一番。最终,初来黄山的兴奋、对黄山沿途美景的垂涎以及那一点点年轻气盛战胜了对登山的恐惧,我们决定从后山云谷寺徒步上山,目标光明顶。虽然手中握着地图,心里却是没底的,也不知那6、7公里的山路意味着什么。
刚开始,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,而上山的阶梯也很平坦,有许多的平台,感觉好极了,似乎胜利就在不远处。但1个多小时后,山路越来越陡,阶梯越来越长,可供歇脚的平台越来越少,脚步也越来越沉重,我们开始真正体会到登山的感觉。
沿途下山的人很多,但像我们这样登山的人却越来越少,似乎我们是在反其道而行之,加之看到下山人看我们那诧异的眼光,这让我对我们的选择产生了怀疑。之前登山的兴奋感正在逐渐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无力与疲倦。
广东作家黄秋耘在《黄山秋行》文中的一句话:“黄山胜景大部分都集中在前山,假如从后山登山,除了顶峰附近的那一部分外,就无法看到散布在各处的奇观美景了。”我们越往上爬,越是深刻的体验到了这一句话,山路已走了近半,却完全没有看到心中期待的美景,只有凌乱的石块、稀疏的松树、无尽的阶梯、空荡的山谷、偶尔流过的山泉、遮住了阳光的雾气······以至于我连拿出相机的动力都没有。此时的我们,每登一段阶梯,都气喘如牛,只能走走歇歇,眼看时间流逝,离目标却还很远很远。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,山风袭来,不停的打着冷颤。心中不禁产生了退缩的念头,想着来这一趟,究竟是为了什么。好在我们夜宿的宾馆是在山顶,所以我们不能放弃,只能坚持、坚持、再坚持,争取在天黑前到达住处。
时间飞逝,下山的人也几乎碰不到了,山谷中只有我跟我的同学,这让我更加的恐惧,精疲力竭,腿脚已经不听使唤,想像着可能发生在山中的各种危险。正在这时,看到了一群挑山工,他们挑着山上收来的各种垃圾,包括床垫、桌椅、煤气罐、生活垃圾······一边摇摇晃晃的赶路,一边还时不时互相调侃,着实让人感动,为了黄山景区的整洁,他们不得不每天两次往返于群山峻岭中,来不及欣赏美景,只有洒落一路的汗水。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,力气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我的体内,我必须坚持到底,到山顶去看一看这天与人共同守护着的仙境。
经过近4个小时的艰苦跋涉,终于,我们在天黑之前,到达了白鹅岭。回头看看来时的路,胜利的喜悦几乎让我流下泪来。而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景象,彻底驱散了之前的疲倦与矛盾,有的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释然。我只想说“原来美景都在这里,这一路的艰辛,就是为它而来,值了”。俯瞰群山,座座山顶掩映在落日的余晖中,包裹在团团的云雾中,“海亦云也,云亦海也”,似动似静,美轮美奂。能身处这群山之中,似是也沾染了些灵气与磅礴,心境豁然开朗。
晚上住的宾馆极其简易,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感受黄山之美。之前听说黄山顶的气候变幻无常,雨、雪、冰都有可能遇到,但真是天公作美,在黄山的这两天,虽有冷风侵袭,但也算是风和日丽。第二天5点多,我们便步履蹒跚的登上了光明顶,等待揭开日出的神秘面纱。各个观景台都聚满了游客,长短镜头都对着远方那一抹鱼肚白,看着它由白变黄,由黄变红,渐渐的,有了焦点,当太阳出现的那一刻,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开始欢呼,它不如想像的那般壮观,却比想像的更加多彩、迷人,那是一种万物新生的感动。
伴着霞光、云海,我们开始从前山下山,清新的空气,广阔的视野,绝美的景色,一路伴着我们,像是经过了艰辛的耕耘,换来了收获的季节,沿途游客如织、悬崖峭壁,玉屏峰、一线天、百步云梯、迎客松······处处是景,令人目不睱接、心旷神怡。我在想,若不是经过了昨天登山的坚持与艰辛,也不会有今天欣赏美景时的珍惜与喜悦。而黄山的高峰远不止这些,黄山以外的高峰更是举不盛举,有待我们一次次去征服,去感受。
回程的路上,我就在想,这几年,我们培训的发展,又何尝不是一个登山的过程,有期待、有彷徨、有艰辛、有退缩,但也有坚持、有成长、有收获、有喜悦。
记得最初进入公司的时候,培训还只能算是公司的一个项目组,项目不多,人员也少,投入的精力有限,利润也并不理想。公司看到了培训广阔的市场空间,对未来也充满着期待,而且也有着前面几年的积累。然而,非市场化的运作始终限制着培训的发展,我们面对着众多已市场化运作多年的同行,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。
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,培训成立了专门的部门,有了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,然而,外部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,竞争越发激烈,竞争对手层出不穷,我们的项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眼看着同行的不断超越,市场份额的逐步缩小,心中的无力感油然而生。利用有限的经费争取更多的广告宣传,从各种报刊、杂志收集潜在客户资料,在各类网站发布广告,把每个咨询电话视作至宝,更好的服务在读学员······能做的不多,但一直在坚持,一直在努力,然而很多时候都如石沉大海,并没有看到努力后的曙光。如同爬在半山腰,失去了前进的动力,可又不甘心放弃。我记得那时,上火、着急,每次开班前都是在恶梦中惊醒。有几次,都几乎觉得坚持不下去了,我对自己、对培训的前景都产生了怀疑,似乎这条路越走越窄,越走越孤独,远方有美景,但遥不可及。可是,公司的宽容给了我坚持的勇气,就这样一步步、一期期,虽然艰难,却不曾停止。然而,就是这一次次的坚持,终于迎来了培训的春天。
2009年,培训成立了独立的公司,从此,我们有了团队,有了目标,有了方向。我们采取了全新的市场运作方式,争取市场开拓的主动权。我们向竞争对手学习,积极寻找合作伙伴,调整管理制度,完善教学管理。随着团队的壮大,我们团结一心,不断开拓,人力资源项目不断进步,成为同行中有力的竞争者;开发了人力资源一级、企业培训师、心理咨询师等全新的项目;具备了更多企业内训的经验;赢得了学员、客户的认可;突破了与政府部门的关系,获得了有力的政府支持······培训工作没有捷径,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前进,我们不断的坚持,不断的攀登,终于,有了一点点成绩,如同爬上了一个山顶,看到了之前不曾看到过的景色,是那样的令人欣喜。我不禁在想,还好一直在坚持,还好没有放弃,不然,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现在的成就感。
然而,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山顶,远处,还有着无数的群山在等待着我们去开拓、去攀登。相信那里,有更美丽的景色。但是,登山的路永远不会轻松,而且要想爬上更高的山,必须先从现在的山上下来。我们需要有一颗归零的平常心,坚持不懈,去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,获得更大的进步。我愿与我们的团队一起,成为永远在路上的登山者,共同去征服更高的山峰,共同见证公司的辉煌。
王晓妮 慧圣咨询专业顾问
2011年12月